东宫福妾(清穿) 第102节
蕴也跟着点点头:“您瞧那铺子冷冷清清,连青盐都得花费三百文,以后只怕一日也卖不出多少盐了……官盐贵了买不起,但老百姓总得吃盐呀!” 她说着悄悄瞄了太子爷一眼,发觉他也神色严峻,应该是也想明白了她话里话外的意思。盐业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老百姓吃不起盐这种事,而是盐价不均衡导致整个经济崩溃!清朝的地区代理商,只能卖这区域的盐,所以扬州两淮地区,就是吃淮盐,两广、福晋就是吃粤盐,蜀中便是吃井盐,按理说,这个政策应当是个好政策。 这样会大大节约盐运的费用,可以保障产盐区辐射范围内的地区都能吃到较低廉的盐,但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人一定想不到,这法子被盐商弄成了地区垄断,他们一面不许别的地区便宜的盐流入,一面随意抬高本地盐价、高价发售,短秤掺沙,好获取更多的利益。 清朝虽然有盐运御史,但这个机构可不是咱们后世的市场监督管理局,而是用来围剿私盐的。因此,清朝盐业如今看着无比兴旺,但盛极必衰,这里头已经埋下祸根了。 被压迫压价的盐场灶户、被迫食用加高劣质官盐的百姓、禁止不绝的私盐泛滥,这些全都在侵蚀盐业的根基。程婉蕴看过电视剧,所以知道这制度最多就到乾隆朝了,也就再吃几十年红利罢了,嘉庆时官盐已经全面滞销,两淮地区八成的人都在偷偷购买私盐。 当然官盐价格居高不下,也不能光怪盐商,瞧瞧今日那些盐商、官吏、官商女眷之间多么融洽、友好,盐商们又是怎么挥金如土地“伺候”主子的? 这样的场景只怕日日都在上